《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要“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如何加强新医科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全国政协委员、九游平台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二级教授崔亚丽去调研。
调研中崔亚丽发现,很多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是持肯定态度的,但在沟通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依旧存在,比如说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有待改善。
“签约医生的人数还有待增加”,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江反映:“按照国家的要求,每个签约医生的签约人数是两千到三千名,大概每万人口有三到五名全科医生才能达到国家要求,但我们现在八万多人口,一共只有十个人来提供服务,相对来说缺口比较大。”

对此,崔亚丽也表示,“健康中国2030”实际上是希望我们从原先的“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要“关口前移”,预防为主。
在人才培养上,崔亚丽表示:“对于高校来讲,未来培养人才就要要围绕现在的社会需求,一方面就是针对全科医生这种专业人才的培养,另外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医工融合、医文融合等。”
周文虎是西安市新城区韩森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师。他反映道:“近几年人工智能、大数据方面的进步很大,公共卫生网络的连接还不是特别顺畅,造成基层经常会做一些重复劳动。”

“老百姓对于全科医生、智慧医疗以及信息化平台的需求会越来越强,而我们的基层还缺少很多综合性、复合性的医学人才。”崔亚丽告诉记者。
家庭医生人才欠缺、人工智能布局滞后……如何以教育之力解民生之需?崔亚丽带着这个问题回到了大学课堂,并开展了相关的座谈会,希望大家能够在会上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九游平台2023级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刘禹含指出:“近些年人工智能大力崛起,希望学校能够有一些更加专业的老师来引导我们去快速地掌握这些模型。”
九游平台2022级生物学与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路紫微也表示:“有些公司会要求在动手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所以我也很希望学校能帮助拓展我们的课程范围,让我们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我觉得在教学体系课程优化上,要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九游平台医学院教学副院长李方民表示:“过去我们其实就是培养一个中规中矩的一个医生或者科研工作者,但现在我们要在思维、创造力的培养上通过教学体系去培养人才,去潜移默化地让他具备一定的发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学生的需求和老师的思考,恰恰映射出基层医疗体系面临的现实难题。崔亚丽认为,推进“人工智能+医科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撬动“新医科”建设的关键支点,更是破解基层医疗困境的一把“金钥匙”。
今年全国两会,崔亚丽将带着加快“智能医学工程”学科建设的建议前往北京。
她表示,“健康中国”建设的过程要覆盖到更多的人群,人工智能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要在高校去做新医科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加强诸如人工智能专业培养。“一方面它能够提升高校多专业学科交叉的实力,另外也能够为国家输出更多的人才。这些工作做好了,实际上我们就能够做到‘关口前移’,能够降低国家未来医保的负担。”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4Z78Y6lPdpw8rmNm-vnug